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资讯 > 正文

每日考点 | “机器人”新闻对传统新闻生产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每日考点 | “机器人”新闻对传统新闻生产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公 告

查看「每日考点」所有过往推送,大家可以在微信后台发送关键词“考点”“每日考点”即可获得所有「每日考点」的完整目录。对照那个进行整理学习即可啦。

核心概念辨析

一、“机器人”新闻定义(基础知识点)

(1)新闻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业得以应用的产物,主要指机器利用计算机程序对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抓取,自动生成新闻文本,目前已在欧美主流媒体的财经、体育、天气类新闻报道中得到运用。

(2)机器人写手新闻"最早运用于体育报道领域。2010年,美国西北大学开发出Stats Monkey软件,利用此软件可以自动从网页中抓取比赛数据信息,在接收到信息后的2秒内快速生成新闻标题,并将相应的数据填入已有模板中。法国《世界报》等媒体利用此软件来报道体育新闻,最初因技术限制只能集中在垒球报道领域。

(3)“机器人写手新闻”不同于早期纯粹的信息收集、抓取程序,而是在数据收集、处理的基础之上自动生成完整的新闻祥式。“机器人写手新闻”是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系统的基础上,对信息内容进行抓取、分析后自动形成完整的新闻报道的新的生产方式。“机器人写手新闻”的成果是完整的新闻报道,“机器人写手新闻”的最大特征是自动化的新闻生成,在技术研发阶段以后,人工的参与不对新闻生成产生决定性影响。

二、“机器人”新闻对传统新闻生产的影响(重要考点,需要理解识记)

(一)新闻信息来源的变化

新闻机器人的生产模式将从基于互联网数据抓取的断点式自动生成模式,逐渐转换到基于物联网持续性数据抓取的自动生成模式。

“机器人写手新闻”信息多来自互联网数据,包括特定第三方的信息推送、基于社交网络的传感新闻、信息搜索强度和频度的统计分析等数据信息。

“机器人写手新闻”的出现,使得物联网中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包括移动互联网中的地理位置数据)、社会化媒体中的用户生产内容(UGC)以及新媒体中的各种用户数据被更为广泛而深人地应用。新闻信息的来源不再只依靠记者、依靠人力的发掘,而增加了信息系统的直接抓取。在此过程中,记者的角色将逐渐弱化,新闻信息自动化采集的比重逐渐增加。

(二)新闻生产主体的人机转变

传统的新闻生产主体是自然人,但是“机器人写手新闻”的生产主体是计算机程序,而不是自然人。在“机器人写手新闻”生成过程中,因其依托计算机技术的特殊属性,除了前期的技术开发以及最后点击“确认发布”按钮,人并没有过多地参与新闻生产的主要环节,

新闻生产主体的转变,某种程度上将记者从烦琐的信息收集过程中解放出来。记者的主要作用不再体现在“信息提供”上,而在信息的深度挖掘和解析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升级以及“机器人写手新闻”的大范围应用,在今后的新闻生产中,记者将会从“信息提供者”转变为“信息解释者”,这也将成为新闻媒体和记者需要应对的一种挑战。

(三)新闻生产速度的提高

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包括“新”和“快”两个方面:新,即新鲜、新颖、新生;快,即要求写稿和发稿速度快。基于计算机系统软件生成的“机器人写手新闻”,在信息抓取及文本生成方面的速度都是人工所不能及的,这不仅有利于媒体抢占新闻资源,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人力。

(四)新闻生产流程的减少

在信息化的今天,新闻行业被要求用更高效的方式为受众提供信息,“机器人写手新闻”将传统新闻生产的采、写、编、排等过程融合在一起,化繁为简,形成了从“数据抓取”到“文稿生成”的两步式新闻生产方式,大大缩减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优化了整个新闻生产体系。

在信息抓取方面,基于特定抓取程序的计算机系统比人力更高效地收集到可用信息,减少了人力检索收集、阅读、裁定的过程,在减少生产流程的同时,更是对人一定程度的解放和对人力资源的节省。

(五)新闻报道方式和内容的转变

不同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机器人写手新闻”在固定的文本模板中嵌人不同的数据信息,按照标准的报道模式对特定领域的信息进行报道,在报道方式上呈现出固定化、模式化的特点。另外,“机器人写手新闻”在报道内容上讲求报道的广泛和全面,更倾向于提供大量的信息,而无法直接生成精确、详细的深度报道,即“机器人写手新闻”主要是报道"what",告诉受众发生什么事情,而不是解释和说明事件背后的意义。

三、“机器人”新闻存在的问题(核心考点,务必掌握)

(一)新闻写作的模式化

“机器人写手新闻”以缺少具体数据的新闻模板为基础,由于技术的局限性,基于代码编程的系统和软件目前只能提供固定的新闻模板,因此,“机器人写手”只能按照固定套路进行新闻生产,新闻写作呈现固定化、模式化。这种方式更多地运用在体育、财经、灾难事件报道中,在深度报道等领域无法适用。

另外,“机器人写手新闻”的组成是确定的模板以及变动的数据,在速度化生产的同时,还带来了新闻生产批量化、同质化问题,同一领域、同一类型的新闻报道文本极为相似,而唯一的变化就是其中的一些数据。

(二)缺失的新闻敏感度

机器人写新闻同样存在新闻敏感度缺失的问题,机器毕竟是机器,尽管美联社表示机器人写作软件按照程序使用不同语气的能力越来越强,新闻毕竟出自机器人之手,它不具备对新闻线索进行挖掘的观察能力,也不具备对新闻事件进行取舍的决断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是新闻敏感度的重要体现。

(三)冰冷的新闻温度

是因为机器本身没有办法判断情绪,它们只是单纯地从数据库中抽取形容词,用确与否暂且不论,但与“手工打造”的饱含情感、责任和人文诸因素的新闻稿相比,从机器人手中传递出来的新闻虽然是新鲜的却是冰凉的。

(四)数据收集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机器人写手新闻”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数据收集生产新闻,其对隐私的保护有一定的隐患。由于当前网络监管的不完善,“机器人写手新闻”在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信息,以及对社会化媒体中的用户生产内容、新媒体用户数据进行采集时极有可能涉及个人隐私问题。如何把握新闻报道所需要的资源与个人隐私之间的界限,这将是对媒介伦理的一个挑战。

(五)新闻报道不平等的加剧

“机器人写手新闻”的应用需要经济、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在短时间内并非所有的媒体机构都能够利用“机器人写手”完成新闻报道。有能力使用这一先进技术的媒体机构可以率先享受技术变革带来的便捷,并可以节省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利于其发展。这种运用的不平等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加剧媒体间的竞争,给部分媒体带来更大的生存、变革压力。

另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对其投人也会不同,从而进一步加剧地区之间新闻报道的不平等现象。“机器人写手新闻”最先运用成功的都是欧美发达国家媒体,依托于强大的经济和技术支持,先进发达国家比其他地区更早、更快、更好地运用新的报道方式,更加大了国家和地区之间新闻报道的不平等。

历年真题梳理

  1. 1. 名词解释:机器人新闻(2017年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440)

  2. 2. 简答题:机器人写作适用于哪些报道领域?(2017年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334)

  3. 3. 简答题:分析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新闻生产的影响(材料:九寨沟地震后的机器人新闻)(2018华东师范大学MJC考研真题440)

  4. 4. 论述题:人工智能对媒体行业带未来有何影响。(2018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历史与理论真题713)

相关论文拓展

  1. 1. 机器人新闻写作的局限与不足——基于腾讯财经写作机器人Dream writer作品的分析——陈力丹《新闻记者》(理解即可)

  2. 2. 机器人写作对未来新闻生产的深远影响——兼评新华社的“快笔小新”——王悦《新闻与写作》(深度阅读)

  3. 3. 机器人新闻: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新闻生产模式——孙瑛《编辑之友》(深度阅读)

  4. 4. 智能媒体的现实图景与未来想象——以新闻领域的变化为例——张磊《郑州大学学报》(理解发散)

  5. 5. 智能化:未来传播模式创新的核心逻辑——兼论“人工智能+媒体”的基本运作范式——喻国明《新闻与写作》(深度细读)

每日一问

Daily Question

Q:你认为机器人新闻是否会影响到记者,会不会完全代替记者?

(每日锻炼答题能力,请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答案,标准参考答案见下期每日考点)

上期问题:试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网络直播”兴起的原因?每日考点 | “网络直播”的内涵及与对新闻业的影响

答:网络视频直播的兴起并不是偶然,首先是网络直播本身所具有的传播优势,其次是新媒体时代用户信息接收方式的变化,最后是整个市场环境的驱动,催生了网络直播新兴产业。

1、网络视频直播的优势及特点

网络视频直播是依托互联网技术产生的一种多媒体网络平台。它可以将各种音视频信号采集成数字信号,用户应用流媒体便可以收看到远端正在进行的现场音视频实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视频直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这主要归功于网络视频直播的自身优势及特点。

(1)信息容量大:互联网最突出的特征是拥有海量信息,这也是互联网与电台、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介相比最明显的优势。网络视频直播为观众呈现的内容除了“海量”,还占据了生动、形象两点优势。

(2)传播快捷方便:传播快捷方便是网络视频直播一个与生俱来的特点和优势。无论用户身处何地,只要在移动载体上轻轻点击,就可以快速获得所需要的直播节目,并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和QQ等社交平台,进行二次传播;并且,网络视频直播结束之后,能很快生成回看链接,用户随时随地可以点看和分享。

(3)转播内容更丰富:电台、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传播什么样的内容需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则不一样,它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的自由转播内容。比如电视台不会转播的一些小型比赛、文娱演出、开学开业典礼等,这些内容的传播价值并不大。但是,这些活动、典礼、比赛等有着特定的关注群体,都是网络视频直播的范畴。

(4)互动性强:传统的媒体是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单向对话。即便是有互动平台,也局限于电话、短信、邮件等几种形式,时效性比较差。在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上,观众可以通过弹幕系统和对话框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为主播第一时间了解观众需求、调整节目细节提供及时的指导。同时,观众还可以利用弹幕系统建立一个虚拟的互动社区,自由设定话题,讨论与直播内容相关的东西,营造一种轻松、活跃、开放的节目氛围。

(5)直播门槛低:与电视直播相比,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更为简单。只要用户愿意成为主播,有简易的直播设备,就可以在网络直播平台注册,进行合法的视频直播。低门槛直播、快捷简单的录制方式,吸引了大量用户加入了网络主播行列。甚至可以说,网络视频直播开启了全民直播的局面,任何一个用户只要有直播的想法,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直播。

2、 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迅速普及。媒介生态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动、参与、表演的媒介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网络用户更加追求一种体验至上的网络生活方式。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各种各样的直播平台应运而生。

(1)网络视频直播市场存在巨大经济利益:网络视频直播行业存在着一种经济现象,即“打赏”。这种经济现象是基于网络视频主播与观众之间的粉丝关系形成的。主播在视频直播间向用户提供观看内容,用户可以通过直播平台向主播送礼物;网络视频直播还有一个收入源,就是广告。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中国广告市场中,互联网广告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2%。而网络视频广告却占据了互联网广告市场将近10%的市场份额。所以,广告主对网络视频广告极为青睐。这为网络视频直播平台收益开通了一条大道。

(2)互联网消费观念的作用与影响:在互联网环境中,人们的窥私欲和猎奇心理无限膨胀。网络视频直播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一种窥私、猎奇的平台。他们在直播平台中“近距离”观看着主播的表演,与主播进行实时互动,能够找到一种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存在感、满足感。确切地说,网络用户在网络直播平台中消费的不是影像符号,而是这种心理满足感。无论是泛娱乐类平台,还是专业类平台的用户,都能自由、自主对主播的节目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向自己喜欢的主播“打赏”。换个角度讲,在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中,用户能享受到一种“以我为上”的心理满足感和愉悦感。

最新文章